福建闽南地区的婚嫁风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便有“六礼”之说。所谓的“六礼”便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婚嫁程序。
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
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況,并到祖庙占卜问凶吉。
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
纳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家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
在婚礼之前,“上头”仪式尤为重要。按照习俗,新郎来到新娘家门口时,即为新娘举行“上头”仪式,需在家中厅堂设交椅、案几,在桌上放梳子、镜子等物品,由家中女眷为新娘梳头,并为新娘系上肚裙,内装有豆籽、稻谷、麦穗、猪肉皮、猪心、糖果、柿饼、红枣、鸡蛋等,后由送嫁姨引新娘在祖龛前拜四拜,再向父母拜四拜,接着由父亲或兄弟为新娘罩上乌巾,送嫁姨一边念着闽南“四句”:“乌巾罩上头,夫妻感情好。罩伊前,翁某一世闲;罩伊后,翁某吃到老老老。”同时,新郎一方也需于凌晨或清晨之时举行“上头”仪式。
当新娘跨过火炉,坐上婚车,送嫁姨口念“四句”:“新人请出门,翁某罩久长。新人请入轿,翁某有说又有笑。人轿坐四正,出轿得人疼。”关了车门后,送嫁姨用手中的雨伞敲了“花轿角”,又念着:“雨伞敲轿角,一家富六六,好的拾入腹,歹的都丟掉。”婚车启程时,新娘边哭边将备好的小手帕及小扇子从车窗丟出,让家中弟弟捡回保存,这一风俗称为“放心扇”。
新娘入门后,“相见”仪式同样富有礼仪文化,“背脊靠背脊,钱银堆半壁;头后抵头后,吃到老老老。”送嫁姨引导新郎新娘背靠背、头后相碰,接着吃“相见圆”、相对拜等仪式,此后还有祭拜祖先、见公婆等礼节。
至于为什么嫁女陪嫁都很多,主要是因为在福建闽南地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女儿出嫁没有高嫁妆,父母就会担心女儿以后在男方家中会没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整个闽南地区经济实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妆;还有就是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造成的。特別是这几年泉州晋江频频出现“天价嫁妆”现象,
嫁女动不动就陪嫁个上亿资产,想不让人关注都难。怎么样,当个闽南女婿不错吧!
‘‘
闽南人对一生的每个重要节点都非常重视,出生要办十三工宴席(十三天)、满月宴席、四月日宴席(四十天)、度晬”(dù zè)宴席(周岁)、十六岁宴席、婚宴、五十岁后逢九做寿(50岁寿49岁做)、八十岁后做大寿。闽南人一生的宴席,要数结婚宴最为风光体面;那么婚嫁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来港一下闽南人祖先的迁徙史。
long long ago,地处南方边陲的福建被称为蛮夷之地,生存环境恶劣;历朝历代的战乱,迫使中原地区的百姓逃亡,选安居之所。逃到闽南地区的大部分是河南、洛阳一带的,所以闽南人又自称为河洛人。因为是逃亡而来,所以闽南人对家的概念异常的根深蒂固。年轻人结婚就被视为又成立一个小家,所以,男方女方都很重视新家庭的组建,演变成婚俗的盛大而繁琐,聘金、要分放小订(小订金)、放大订(大订金)、衫裤钱(新娘买衣服的钱)、金子钱、烟支糖子饼、压箱角(聘金);盘担(聘礼)分为说好盘、合婚盘、花头盘、一日盘、三日盘等等,少则八担十担,多则多到另人瞠目结舌的七十二担,盘担都由媒婆和男方家的三姑六婆挑到女方家,女方家象征性的收一些东西,再让男方家挑回。
结婚当天,新娘子要妆头开脸(用两股绳子刮去脸上的细毛)、哭嫁、撑红伞、入男方家时,要跨火炉,男方家人要回避不能对冲;婚床洒五谷、找个小男孩滚落铺(滚床)、与新郎家人及家族亲戚相互认识,长辈要给新娘红包,新娘会给衣服或头布或糕点做回礼……
为什么女方家的陪嫁嫁妆都很多?在以前嫁妆是女方买,再随结婚队伍送到男方;现在几乎都抵成现金,新娘的嫁妆也要根据双方的家庭条件而定,男方给的多陪嫁就多,女方条件好陪嫁也多,陪套房子、车子、金子、现金;土豪家嫁女,少则几百万,多则几个亿;普通百姓家,输人不输阵,照样风风光光嫁女,会把聘金以压箱角的形式返还给女婿。嫁女不是买女,是闽南父母嫁女儿的基本底线。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1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