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一次中西医“比武打擂”
比武打擂,一般是武林高手之间的事。想不到一百多年前,上海滩破天荒地竟发生过一起中西医摆擂、比试医术高低的新鲜事,打擂的双方是名医丁甘仁和一位洋西医约翰,担任裁判的则是上海第一家西医院的洋人院长。杨忠所著《丁甘仁传》中详细记录了此事。
“打擂”是由洋西医挑起来的:1907年10月13日,天主教江南教区在金神父路(现瑞金二路)开设的第一家西医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举行开业典礼,名医丁甘仁先生作为在沪的少数几位名医被邀捧场。应邀而来的除了上海社团和名流外,还有在沪的各国领事、西医馆的洋大夫以及当时的一些主流媒体。开幕仪式热烈而隆重。
仪式结束后,丁甘仁等参观了医院设施,又参加了酒会,他与美租界西医馆的洋大夫约翰紧挨着。当有人介绍这是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时,约翰不屑一顾,很不礼貌地用夹生的汉语说道:“中医能治病吗?”又卖弄地说:“中医不中意。”丁甘仁不卑不亢地回敬道:“西医是万能的吗?”也反唇相讥:“西医是戏医。”大家不过调侃而已,并未放在心上。
不料一阵喧嚷,却引来了许多人,那个洋医生顿时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地嚷道:“丁先生你代表中医,我代表西医,我们就在广慈医院里摆擂治病,你看如何?”丁甘仁不甘示弱:“悉听尊便!”
一直在场的广慈医院洋人院长,对他们欲“摆擂”争高低,不怕事大,他鼓动说:“我愿提供方便做你们的裁判,医院里已住了许多刚住院的病人。”接着又很有风度地说:“为显公平,你们到病床上抽取同一病种的人,具体规则你们自订,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说完看了看丁和约翰。见二人没异议,大家开始迫不及待地等待这场“好戏”,酒会也草草散场。
到了住院处,因为约翰是内科大夫,自然抽内科病种。院长征得二位同意,把中西医当时都较为棘手的伤寒病作为“打擂”病种。之所以选伤寒病,他知道虽然西医疗效并不确切,但总比中医治疗先进些,这样中医必败无疑,想借此打压一下中医,从而为他新开张的广慈医院做广告,一举两得。
院长取出两份伤寒病历,翻过来背面朝上供二人挑选,丁甘仁与约翰各抽一个病例。依规则,丁甘仁只能用中药,约翰则用西药,治疗期限为20天,治疗标准为病人恢复健康或朝康复的方向发展,理化数据则以检测结果为凭。院长当着中外宾客的面说:“我是个教徒。我以上帝的名义起誓,保证裁判的公正并全程监督。20天后我还是在这里宣布结果,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他底气十足,认定中医必败。
广慈医院开业庆典变成了丁甘仁与约翰中西医的“捆场”,这一新闻出现在上海各家报纸上,一时沸沸扬扬,家喻户晓,大家拭目以待中西医“打擂”的结果。
丁甘仁抽取的病人是法租界的洋人史密特,35岁,男性,是法国通商局的一名助理。史密特很乐意接受,听说丁先生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医生,亦想领教中医的神奇。他不仅主动配合,还给了丁甘仁精神上的支持,对中医治疗充满信心。丁甘仁与史密特作了简单交谈并感谢他的信任:“对我的信任其实就是对中医的信任,我在此对你表示感谢!”同时又语气坚定地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丁甘仁认真细致地对史密特作检查,询问了病史和饮食起居,接着行望闻问切,辨虚实寒热,察阴阳五行,医思慎密,不敢懈怠。他知道这次对擂已不是个人行为,他代表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医,甚至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只能取胜,没有退路。经过一番诊察,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已在脑海形成。他胸有成竹地对史密特说:“你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中医是忌口的,按我吩咐去做,保证你不出20天痊愈。”“我会的,希望我们成功!”史密特说。
凭心而论,当时中西医对伤寒病的治疗均无确切把握。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丁甘仁倒是得心应手的。多年的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精心配制了5帖药并亲自煎熬。史密特吃了他开的药,大有起色,热度渐降,面有红晕,胃口微开。丁甘仁根据病情,又对药方作了调整。他认为史密特的病证,属于寒从内生导致气血凝滞,第二步则可以舒通经络,扶脾祛寒,护阳伐阴,又是5帖汤药。10天下来,丁甘仁去广慈医院查房,史密特早已立在门口迎候,拉住他的手面带悦色地说:“我们成功啦!谢谢!”丁甘仁见状,万分欢喜。
丁甘仁询问了史密特一些情况,又切脉看了舌。史密特说:“丁大夫,我的病好了,不需要吃药了吧?”“从脉象看,寒气已出,但脾虚阳乏,当以扶正祛邪,最后一役直捣黄龙,否则功亏一篑。”丁甘仁信心十足地说。史密特神秘地对丁甘仁耳语道:“约翰大夫的病人,依旧发热不止,病不见好。”
20天过去,当时的报纸早已提前营造了气氛,人们翘首以待。这一天,风和日丽,广慈医院门口早已挤满了人。报界更是抓住这个新闻热点,派出了强大阵容。然而那位“败擂”的约翰大夫托辞未来。
广慈医院院长作了简短讲话后,略带沮丧地宣布:“这次中西医擂台结果,伤寒患者史密特经过20天中医治疗,已经基本恢复健康,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或趋于正常,丁甘仁先生代表的中医获胜!”
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丁甘仁英雄般地被推到台上,记者的相机“嘭嘭”而闪,像放出的礼花。丁甘仁作了言简意赅的讲话:“中西医的出现都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各自包容并发挥优势,与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作斗争!”他看了看各位,用手示意,平息掌声后,又激昂地说:“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认识有别,这不是彼此诋毁的理由。我坚信并以事实证明,中医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永远也不会衰亡!”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史密特挤出人群,出现在丁甘仁身旁,身着洋服满面红光的他,用生硬的汉语对大家说:“我是丁大夫的病人,过去我不相信中医,通过这次治疗我改变了看法,我要告诉在法国的家人和身边的西方人,甚至全世界,是中医治好了我的病,Very good!”说完他拥抱了丁大夫。一番诚挚的肺腑之言,令所有在场华人和记者闻之动容。洋人也纷纷向丁甘仁伸出大拇指:“Very good!”
丁甘仁“胜擂”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申报》第一时间予以隆重报道,标题“国医胜擂洋医败北”,详尽介绍了中西医对擂经过。时值欧风东渐,中医受到冲击,丁甘仁的胜出无疑给中医增添了信心与活力,他用事实证明并捍卫了中医。
中西医的主要目的都是治病,我觉得民国时期的人们,比较务实。那时候西医进入中国,主要是因为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有效,甚至有比中医优势的地方。那时候西医的诊断水平也没有现在那么完善,所以“打擂”以治疗论胜负,还稍微有点意思。最近的这个应战,实在Low了。貌似对中西医,是双输的局面。
以下是一位西医的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一并分享:
@肿瘤专科医生
某些西医医生无休无止地调侃或黑中医,表面占尽优势,实则让西医蒙羞。通过黑中医来证明西医的优越感,就如同通过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恰恰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要打击的是那些医学骗子(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而非否认整个中医或西医。西医的优越不是靠“黑中医”来达成的,而是靠自身努力和发展。
中西之战,真是百年轮回!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这事还真做过实验。
北京某研究机构选取了两组实验对象。
一组是中医,其中10个是民间医生,10个是经过正规学校毕业的科班生。
另一组是50人,其中25名孕妇,怀孕周期分别为8-24周(可能是防止月份大了行动不便),另25名为未孕的女士。
实验之前告知医生,共有三批人来求诊,每批分别为50人(其实就是同一批人)。
实验通过类似接种箱样的装置,防止双方见面,实验对象把手伸出去即可。
经过近一星期的折腾,结果出来了,民间三次的综合准确率分别为51%、48%、52%。
科班的三次综合准确率分别为49%、53%、48%。
两者大致差不多。
大约是五五开,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不通过任何检查手段,猜出来的概率大约也是50%。
所以,通过玄幻手段检查怀孕,多半是靠蒙。
如果你家亲戚怀孕了,你会要她用中医进行孕检吗?
可能不太现实。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