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1250年,欧洲修道院道士马格纳斯发现银盐受光变黑的现象。这样,发明摄影术所需的两方面基础——物理学与化学新认识,为摄影术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181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摄影艺术最早被发明出来,曾被人们称之为“光绘”,这样的说法更多是基于摄影艺术捕捉光线的功能,然而最早有文字记录摄影艺术的发明的时候,对“摄影”一词的创造本身就反映了印刷传统(弗朗索瓦·布鲁纳《摄影与文学》中记载),并且摄影先驱们的首次实验都是围绕书面或印刷文献的复制展开的。
毫无疑问的是摄影最早发明是用以记录真实社会一切事物的现况的,其内容的呈现是对人与事物在自然界中最真实的存在状态,忽略考虑内容呈现的形式意义。摄影发展到现当代之后,各种流派的划分和技法的探索学习,使得在内容基础上呈现的形式(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手法)有了明确的风格。
实际上人们所使用的摄影术与达盖尔摄影术大不相同,但是后来的这些技术即使一项也未被发明,达盖尔摄影术也会给我们提供一种便利的照相技术。
没有几项发明象达盖尔照相有那么多的用途,实际上它被广泛地运用于每一个科研领域,在工业和军事上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应用。它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对更多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是一种快乐的爱好。照片能够传递教育、新闻和广告等方面的真实信息(或错误信息),由于照片能栩栩如生地再现过去,因此它成为最常见的珍藏品和纪念物。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当然电影摄影术是一项补充发明,除作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手段外,实际上也和一般摄影术的用途一样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摄影的出现也使得过去从事绘画业的人大量失业,而一大批人开始从事摄影相关的修正、色彩等行业。最现实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画家会考虑到,类似摄影的绘画作品将失去其商业性–其中一部分作品做为艺术品当然具有价值,当从社会的大潮流来看,是可以这样说的。因此,以克劳德 ·莫内(Claude Monet 1840-1926)为代表的印象派开始出现。摄影家达盖尔的摄影棚开始作为各界著名艺术家的沙龙,可以说绘画艺术的印象是从这里登场的。
摄影术是科技文明发展的产物,虽然产生到现在仅有180多年的时间,但今天已经充分发达,摄影以达到高科技化,并且充满了人文色彩和科学属性,从最普遍的人们生活,到高科技的生物工程、宇宙探索,无一不存在着摄影,当今的摄影以成为记录史实,传播文化,科学研究等不可缺少重要手段。摄影术以是人类文明的又一鲜明标志。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