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那时候男孩上山砍柴,女孩割草喂猪!然后成家立业……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在大约周朝那时候应该是二十岁成年,后来越来越早,变成十五岁成年。
15岁。
古代男子十六岁成年,有十六成丁之说;二十岁称为”弱冠”,表示成年,但是男子十六岁可结婚娶妻,也可以十六之后,不限时间!
古代女子在12岁有个仪式叫“结裳”,通常是在女子满12岁时由家族中的长者主持的,它代表着一个女孩子的成长,代表着她正式告别了幼年的时光,从此后她将不再被视为一个孩子,将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女子十五岁成年,十五岁称为”及笈”。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由于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笄礼的仪节及用服,文献缺乏记载。综合各种资料来看,整个行礼程序,笄礼与冠礼基本相同,也就是可以出嫁的意思。16岁就是很成熟的待嫁年龄了,“小女年方二八,待字闺中”,二八即十六表示可结婚的年龄。
《孔子家语·本命》:“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适人也就是就是“出嫁”的意思;《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汉书·惠帝纪》中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女方缴纳五倍的赋税;《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宋代曾有“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听婚嫁”的规定。
综上来看,女人到了15岁就成年了可嫁人,16岁是大好的家人年龄;到了16以上到30岁不嫁人在有些朝代就要受到处罚了;至于30岁以上,就是数量极少的个案,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了;有些朝代也把女孩降低到13-14岁嫁人;但是从整个历史阶段来看,大多数人认为女人15岁就成年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