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今年立冬是“甲子立冬头,处处起寒风”,是什么意思?哪天立冬?
霜降节气已经能够感觉到天气很凉了,特别是到了晚上,温度下降更明显,接下来将迎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里面的“立”就是“开始”和“建立”的意思。“终”就是“终了”的意思,指的是庄稼收割终了,要进行冬藏了。
其实,立冬的“冬”字不仅表示冬季的来临,还是万物开始收藏,规避寒冷的标志。
人们更喜欢万物生长的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吐故纳新。但是,有了秋收和冬藏才能开启下一轮的生命循环。所以,对于人们来说,春种、耕耘、秋收和冬藏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立冬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十月节令,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所谓的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八个节日每个季节中都有两个,都是天文而不是地象。在古代立冬这天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在南方,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北方,人们更爱吃饺子。
立冬在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此时,太阳位置到达黄经225°,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偏北风加大、气温迅速下降和下雪。
我们现在应用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300多年前订立的“大阳黄经度数法”。
什么是“大阳黄经法”呢?
“太阳黄经”是天文学上的术语,在天文学上人们假想出一个与地球同圆心,并有相同的自转轴,半径无限大的球叫“天球”。地球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约365天5时48分46秒,把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称为黄道。
“太阳黄经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也就是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
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今年立冬节气交节的具体时间是公历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号,星期一。
老人说今年立冬是“甲子立冬头,处处起寒风”,怎么理解呢?
今年立冬交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十四,是亥月的“甲子日”。古人是用天干和地支按固定顺序组合来记日子,“甲子日”,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一天,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对的第一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为“十日”。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作“十二辰”。
古人认为:甲子为干支之始,相同于事之起始,也就说甲子出场后,其余的才一个接一个地出场。
农谚有“春雨甲子,烂泥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雪飞千里”的说法。因此,立冬当天为甲子日,将影响着整个冬季,所以今年冬季冷不冷,就看立冬这一天是啥样的天气了。怎么看呢?古人留下的农谚里有答案!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立冬不见霜,春来冻死秧”,“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等等。因此,今年冬天冷不冷,我们留意今年冬天头一天的天气情况就知道了。
当然,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测定的,大多数农谚也根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一定的地域性,加上现在的气候条件和古时候已经大不同了,笼统地来看就行了。
今年立冬是“甲子日”,是怎么从公历日转换出来的呢?
今年立冬的交节时间是公历11月7日,我们来转换一下干支日。
我们要利用到一个公式:日干支=(公元年-1921)x5+(公元年-1921)÷4+(本日在当年的总日数)=N;在用N÷60=(整除的得数),同时余数为n;最后用余数n÷10=日天干, n÷12=日地支。
另外,我们还要把天干和地支列出来,为了讲解方便,我已经做好了,大家直接保存就行了,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下面我们来一起算一下,11月7日(立冬)转换出来的干支日是什么?
套用公式:日干支= (2022-1921)×5+(2022-1921)÷4+331天(本日在当年的总日数331天)=101×5+101÷4+331=505+25.25+331=841(取整数)=N
接下来再用841÷60=14,同时余数是1=n(注意:是整除60,不要用计算器算到小数点,小数点前面的才是整数,剩下的作为余数)
通过公式套算后得出:
日天干=n÷10=1÷10=0,同时余数为1,查看上表,能够看到1对应的天干是“甲”。
日地支=n÷12=1÷12=0,同时余数为有1,查看上表,能够发现1对应的地支是“子”。
我们把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就是“甲子日”,也就是说11月7日(立冬)是甲子日。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感谢阅读。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