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更是百花齐放。传统的民俗节日文化更是流传至今,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大家年年都在进行节日以外还有很多已经被遗忘的“传统节日”,知道的咱就不说了,咱就说说平时不知道也不了解的“传统节日”
“人胜节”:又被称为“人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七,传说自“女娲造人”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人庆日”。
”填仓节“:因为”填“与”天字“谐音,又被称为”天仓节“也被称为”添仓节“。时间为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日,是古时百姓祈求·祭奠企盼丰收的仪式。也是希望能够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
“中和节”:始于唐代·为农历二月初一,在后期修改为:二月初二。但是千万不要和二月初二的”春龙节“混为一谈。相传中和节时,皇帝要赐宴群臣,并赐给他们刀·尺·表示裁度。百官要献农书,表示务本。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互相赠送亲友。村社居民要酿制宜春酒来祭祀勾芒神(五行神中的木神),以祈祷丰收等等。
”社日节“:”社日节“又称”土地诞“因为古代的”社神“通常是指”土地神“。而”社日节“又分为”春社“和”秋社“。在古时的社日节期是依据干支历法来定的,后来因为历法变动而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这一天按照我们传统的民间习俗是”祈求“和”报酬“土地神的节日。
”花朝节“:简称为”花朝“又被称为”花神节“相传这一天是花神的生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因为地域的区别所以”花朝节“有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的,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举行。
”上巳节“:是农历的三月初三,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天医节”:是山东地区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是农历八月初一日。在南北朝时期,汉族民间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风俗,天医节当因此而来。这一天山东省汉族民间也有天灸的习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来用露水研墨,点儿童的额头或胸腹,多行于鲁北和胶东地区。
“下元节”:大家都知道“上元节”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鬼节”。那么下元节呢?其实“下元节”是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日子。在这一天道观要做“道场”,民间则是“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见证和书写了历史。
现在由政府所认可的传统节日,也就是法定节日当中的除夕、春节、清明、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毫无疑问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影响比较广但还没有纳入到法定节日当中的还有春节之后的元霄节。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又较多,各地民俗还存在差异,有些传统节日的影响范围有限,可能仅局限在某些地方的民间。譬如农历的六月初六和十月初一,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在中原地区的民间,还是有很多人是很重视的。
尤其是农历十月初一,它和清明节形成一前一后两个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节在每年的上半年,而农历的十月初一在下半年。两个节日前后,相差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农闲的时候,人们利用这难得清闲的时间,为祖先们上供香、放鞭炮和烧纸钱,目的就是带领晚辈子孙们,让Te们清楚Te们是从哪里来,最终还需到哪里去这样一个道理。
民间这也是文化传承。不懂得祭祀祖先,不知道个人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不是没有文化知识,也可能是白痴一个。
年轻人为了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可以上网查询。路人不清楚的是,年轻人过传统节日有什么目的?仅仅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就没有多少意思。还必须弄清楚每个传统节日所隐含的内在文化意义。比如说现在人们过的端午节,那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民间所兴起的一个节日。楚人屈原看到国破山河在,大好河山被他国所占领。个人回天无力、乏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的那一天,纵身一跃跳进了汨罗江,自杀殉国。屈原的爱国精神,被历代人们所称颂,所呕歌。
中国人所过的传统节日,其文化意义大于节日的表面现象。每一个节日的设定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人们在过节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吃上一顿好饭菜,大人孩子换上新的衣服。以春节为例,进入到农历的腊月以后,民间就有到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本博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的就是腊八粥的来历。并且以此时间点开始了所谓的年味越来越重,二十三过小年,主要活动祭灶爷。二十四扫房子,打扫环境卫生。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年猪,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画画,也就是贴春联,二十九烧黄酒,三十捏鼻就是包饺子。这些民间活动说明人们对过年的重视程度,春节期间的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还有大年初一黎明前家家户户此起彼落的炮竹声,将过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的敞开,外来文化的侵入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开始的。极少数年轻人缺乏文化自信,崇洋媚外 ,对自己的传统节日不以为然,反而沽名钓誉去过所谓的洋节,已经引起不少具有民族情怀的人们所担忧。
节日尤其是传统的节日,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约定成俗的,其活动内容充满了文化知识气息,让一代又一代人在潜意识中接受熏陶,让中华节日文化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原创于:2021/12/26)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