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名拜月节、女儿节以及团圆节,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度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份,八月是秋季中的仲季,而中秋节时值仲秋之半又名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节是流行于我国民族各地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至今已成为我国与春节齐名的重要节日。
在中秋节又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点灯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登楼赏月,泛舟赏月,约上三五知己在月亮之下饮酒赋诗,更是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千古名句。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就觉得过中秋节的气氛特别的浓,仪式感也是满满的。在中秋之前,父亲和母亲总是先要买好过节的物品,当然月饼和水果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秋节当天,家人们都回来了,然后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味道十足。然后饭后就是慢慢等待月亮的升起了,那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天能够快点黑,等到月亮挂起的时候一家人在门外摆好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好月饼水果等茶点欣赏美景、美月了。
当然,在赏月之前还有一个仪式,那就是祭月,记得那时候父母会先用个碗装满大米以及在旁边摆上两个两个水果,插上香对着月神进行拜月的仪式,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不过我家这边却没有喝桂花酒这个仪式,可能是流传至今某些地方的传统也发生一些改变吧。
不过那时候年纪小,相对于赏月,我更喜欢的是和小伙伴点灯笼放孔明灯。也就是中秋燃灯的习俗,那时候的灯笼是用纸糊的,漂不漂亮全靠外面的那层纸,最好的莫过于饭后点上灯笼跟小伙伴三五成群的玩捉迷藏。
而燃灯的习俗传说是在很久以前,天界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降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一些习俗,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分享补充。
这两天,天南海北外出工作打拼的人们都大包小包地涌向了车站,拥挤的盛况几乎和春运时有一拼,如果你仔细看,还能看到人们的行李中夹杂着红色的礼盒,上面写着“月饼”的字样。人们行路匆匆,脸上却总是挂着快要回家的喜悦,你无意中跟对方碰触了下视线,彼此又是一阵心领神会的微笑。哦,是要回去过中秋的呢,已经阴历八月十五了。
过中秋,在我们中国几乎是跟春节一样隆重的节日,两者所代表的的意味也更相似,那就是团聚。这一天,月上中空,月大如盘,浑圆地仿似团聚的一家,让人无限遐想。中秋,这个词,也因此在我们心目中被赋予了更加美好的意象。月饼,茶话会,晚会,还有,团聚。中秋这个节日在我国溯源已久,久到我们只记得它象征着团圆,对于他的起源和演变,却总是说不出个一二三四。那么就让我们简单了解下“中秋”这个传统节日,对他有个更清楚的认识吧。
中秋缘起:说法不一,多见于古籍文献及历史学家的研究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不一,而持不同论点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依据,依据主要为书籍文献,也有历史学家们的研究汇总。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中秋”叫法的来历。这个是有古籍考据的。《周礼》中有《礼记·月令》篇,内载“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在这里,仲,即中,取自中间的意思,并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一天,大概意思是月中之时,刚好满月,月亮明亮又圆润,普照大地,正是合家团聚的好时候,而未免孤苦老人无所依靠,地方的县、道政府调查户口,登记高龄老人,在这时候给给老人粥喝。
二、来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这一个说法的依据是《礼记》上记载的“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在这里,夕月的意思就是祭月亮,也就是说,春秋时,已经有了关于月亮的祭祀活动,中秋应该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节日或活动。
三、起源于农业活动。古代人们时代耕种劳作,对于瓜果、农作物的收获欢欣鼓舞,而“秋”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正是“庄稼成熟”。所谓中秋,正是八月的中间,作物陆续成熟,农民们祭拜谢天,中秋也因此成了一种习俗。
四、此外,关于中秋还有一个野说。据说在隋末,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中秋的起源也就多了这样一个奇谈。
中秋演变:风俗的不断更迭增加,寓意不变,形式演进
中秋的说法及节礼,从诞生之时起就一直延续,关于祝福和感恩的寓意不变,内容形式多有演进。
唐代时,中秋开始盛行赏月的风俗。在之前,对于月亮,人们也多是望和看,指导唐代时,才有了赏月这种观赏性的活动,人们对月宴饮,而那些对着月而起的思绪,则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诗篇,被我们时代传颂,并发现原来从古到今,人们关于思念的主题从未变过。
中秋真正成为一个隆重的节日,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个时期,中秋赏月的主角从之前的文人墨客转向了大众,一般百姓也会参加。人们聚众而坐,亲朋相聚,或是邻里相聚,一起对着月亮观赏,一边聊天,过中秋开始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活动。
到了明清时期,中秋开始正式寓意着团圆,并有了明确的日期。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中秋节在此时也开始被称作“团圆节”。而《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这也将中秋节期间亲友间的团聚展示地淋漓尽致。
时至如今,中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在这个节日团聚,在这个节日思念亲人,在这个节日精心准备,甚至还有了专门的假期,可以天南海北地回到家里去慰藉思乡之情。而在我们畅享中秋的团聚之时,也大可彼此交流下中秋的起源和演变,让这项传统节日流传地更广为人知。
中秋节,愿天下游子归根,愿所有别离都得相聚。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