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亲戚朋友的婚礼,在我看来,大多就是一场盛大尴尬的私人堂会 。
-1-
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婚礼,必须要一大早接亲,如果过了中午,就算二婚。
新郎到了丈母娘家之后,对方还不给开门,要一直往门缝里塞钱,塞到门开了,新娘的脚不能沾地,必须抱到车上,如果男方瘦小,那就头痛了。因为抱不动啊,还得找一个搬家公司帮忙。
新娘家门口停了一溜豪车,招摇过市,好像很有钱似的,其实都是租的。
新人车队来到酒店之后,本来喜气洋洋,却非要煽情,主持然说,下面让我们把灯光打向父亲,非要把爹弄哭。悲情的声音传来:女儿大了,她要走了……
接下来,主持人又发话了,下面请新娘新郎接吻吧,干嘛呀,小两口同居三年了,接个吻你们起什么哄啊,没见过接吻啊。这不跟堂会程序,相声小品,曲艺杂技差不多吗。
一系列乱哄哄的程序后,还要闹洞房,闹新郎,闹新娘,闹伴郎,闹伴娘,闹岳父,还要闹丈母娘。你们闲不闲?这是哪吒闹海呢?有人非要新娘给点根烟,你要点吧,他往凳子上站,往桌子上站,你咋不上天啊?
特别糟糕的是,现在很多婚礼已经变成两个人,两个家庭,乃至双方亲戚朋友之间攀比金钱的军备竞赛,婚礼充满铜臭气。
这样的婚礼真的很有必要吗?你们可以去寻找诗和远方啊,你们可以去浏览祖国大好河山啊,去拥抱大海,去仰望星空啊,你们在大海边,你们星空下可以大喊“我爱你”,跟饭店婚礼上当着大舅和二姨说这三个字相比,要浪漫一万倍。
-2-
据说有机构调查过这些俗套的婚礼程序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之后,发现这是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后,90年代初台湾的一家婚庆公司策划制定的一套婚礼流程。
原来,传统婚礼中除了拜天地和给双方父母敬茶以外,其大部分恶俗环节,并没有什么神圣的寓意,和历史的传承,这只不过是商业策划的结果。
近年来,还流行一种比较时髦的婚庆新玩法。
今年元旦我参加了一个同事婚礼。当宾客陆续到齐,款款入座之后,突然灯暗下来,我以为婚礼要开始了,原来不是,大屏幕开始播放他们的爱情电影,叙述男女主角精彩浪漫的恋爱史,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的伟大历程。这时,我就想说,你们不就是烧烤摊上撸串认识的吗?装什么文艺啊?
好不容易看完小电影,时钟指向13:20,大家肚子饿得咕咕叫,灯光才刚亮起来,突然又暗下去了。
这时候,一束追光射在盛装打扮的新郎新娘身上,随着音乐节奏,小两口手拉手,嘴里假唱着,缓缓走到舞台中央,好不容易尴尬唱完。紧接着,一个伪记者拿着麦克风上去采访新郎新娘,诸如“看上对方啥?,怎么动心的?,对方最吸引你的是哪里……“,新郎脱口而出,不就是那天夜啤酒喝多了吗。
-3-
有人说,披着白色婚纱的盛大婚礼是每一个女孩的梦想。但我们捋一捋,这个梦想是怎样给女孩们灌输的呢?因为她们从小玩的穿婚纱的芭比娃娃,因为她们从小阅读的各种童话故事中,白马王子需要白色婚纱搭配……。
而其实,最想要婚礼的,并不是新娘,而是婚庆产业上下游的各类商家。婚礼有一系列的刚需物品,比如钻戒,婚纱,求亲三金,比如婚庆礼仪,比如酒店用餐等等,商机满满。
而这一类恶俗婚礼,得到大家的祝福其实是次要的,把跟婚姻无关的奇怪信息秀出来让大家看到才是重要的。
而我们真正所追求的婚礼仪式是什么?是爱的告白,是百年好合的见证与盟誓。而夫妻俩开心快乐过的每一天,才是婚姻最好的仪式。这种仪式的日常感比那一场庸俗秀要重要得多。
婚礼是昭示两个人美好生活的开端,而不是他们的人生的巅峰,更不是秀身份,秀财富,秀恩爱的荒谬堂会。
《老友记》里有一个片段,莫妮卡终于要嫁给钱德勒了,莫妮卡一直幻想说,我需要一个盛大的婚礼,而钱德勒持相反意见,莫妮卡百转千回,非常纠结。
然后钱德勒说,好吧,只要你开心,我们可以花光所有的钱,办一场盛大婚礼。
莫妮卡接着又开始憧憬婚后的生活,我们去郊外买一个小房子,我们要养一条狗,我们要孩子吗?要,我们要5个孩子,莫妮卡说了一大堆生活中比穿婚纱更让她憧憬的事。
莫妮卡突然说,我发现了,我要的是一个婚姻,而不是一个婚礼。
问的好,其实我结婚的时候也反反复复想过问题,办个婚礼又累又麻烦,还花钱,图了个啥,但是父母尚在,总是扭不过他们,最后还试乖乖办了一场婚礼,把自己嫁了。
其实我也问过身边的朋友,有没有结婚一定要办婚礼的,当时我一同事,年龄比我大,她说自己因为家里穷,没办婚礼,两人出去近一点的地方逛了两天,就算结婚了,虽然花钱了,但比婚礼花的少,心情好,就很乐意这样了,父母也没反对。
要说结婚,其实就是两个人真正一起生活的一个保障,婚礼只是一种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身边所有人知道你结婚了,但这种方式的代价太大,花钱,出力,还要朋友帮忙,很累,很麻烦,但作为父母一辈人的人,总要体体面面看着你结婚,所以要选择这种方式,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只要相爱,只要高兴,什么样的方式都能接受,干吗一定要这样?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