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是他们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因为养老金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退休后生活质量的高低。
而在养老金的计算中,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字。
比如139这个数字,很多人在养老金计算中都需要用到,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它的意义是什么,未来这个数字会出现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
139是什么意思?
139,准确的说法应该是139个月,指的是养老金的计发月数。
我国的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的,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可以看出计发月数越大,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低,所以说养老金是和计发月数直接挂钩的。
而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按照国家的规定,计发月数与参保人员的退休年龄是相对应的。
比如女性工人是50周岁退休,那么计发月数为195个月;女性干部是55周岁退休,那么计发月数为170个月;男性是60周岁退休,那么计发月数是139个月。
所以,不是每个退休人员使用的都是139这个数字,具体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对照表
可以看出,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是一个反比的关系,退休年龄越大,那么计发月数就越小。所以,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金额一样大的时候,退休年龄越大,每个月的养老金会越高。
举例:
假如某职工A退休时账户存储额为100000元,退休年龄为50岁,则计发月数为195,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195=512.8元/月。
假如某职工B退休时账户存储额也为100000元,退休年龄为60岁,则计发月数为139,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139=719.4元/月。
对于计发月数,大部分人员还有一个误解,担心计发月数过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没钱了,就没有养老金发了。
这个担心其实是多余的,计发月数只是作为计算养老金水平的一个数字。
虽然达到计发月数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就没有余额了,但是国家依旧会按照原先的标准,从社会统筹账户中继续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直到参保人去世为止。
那么,为什么60周岁退休的计发月数定为139呢?
国家主要是考虑如何能够让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保持一个自平衡,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计发月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其中:
M为计发月数;Yd为城镇人口平均预测寿命;Yr为退休年龄;i为未来年记账利率或投资收益率。
以60岁为例,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0岁的预期寿命为75.21岁,按照利率4%来计算,将相关参数带入后M=138.76,四舍五入后为139。
但是,这个公式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公式没有考虑到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的差别,都以相同的预期寿命计算计发月数。但实际上女性的预期寿命是长于男性的,按当前的计发月数,财政对女性退休职工的负担是会超出预期的。
其次,公式中使用的预期寿命为从0岁开始的预期寿命,而实际上对于个人账户来说只需要考虑退休时的预期寿命,这两者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最后,公式使用的预期寿命以及记账利率都是静态的,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76.3岁提高到了77.3岁。
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记账利率也提高了不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7.61%。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代入上面那个公式进行计算的话,60岁退休的人员的计发月数变得更短,只有122个月左右,比之前的139个月减少了17个月!
在今年6月底,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已经明确将要延迟职工的退休年龄,同时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如果按照上面的计算情况,计发月数并不是增加,而是会减少,那么未来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会提高不少。
但是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社保基金已经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减少计发月数肯定会进一步增加社保基金以及国家财政的负担。
所以,之前的计算公式其实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
最大的可能是延迟退休后,计发月数并不会按照原先表格所示的“65岁退休对应101个月”,更不会变小,调整后65岁退休的计发月数应该会比101个月更大一些,以此减轻社保基金的压力。
当然65岁退休的养老金肯定是要高于原先60岁退休的人员,这种改革肯定也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的养老金不会受到影响,只有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才在政策的执行范围内。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