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说一下我的观点 | 瑾舟导航
最近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朋友圈里有喜有忧。而喜忧过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大话题),非填报志愿莫属。
作为人生中可能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填报志愿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也出现个各种各样的填报志愿观点及衍生的咨询服务。在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以下讨论以国内为范围。放眼到全球范围,话题就不一样了)。
高考热门专业背后都是时代趋势的变化。
早些年,大家倾向去外企,所以那时英语/金融/经济/贸易/类专业热门;接着倾向去互联网科技公司,所以计算机专业热门;这几年开始,大家倾向去体制内了,比如公务员、国企、教师等事业单位。所以,这几年教育、法律相关的院校比往年热门。
但,请记住,时代趋势的变化往往是 5 年、10 年为单位,等你毕业出来时,可能又是另一种趋势了。而 5 年、10 年,变化速度没那么快的是城市、是学校。所以我一直说,选专业,城市、学校远远比专业重要。
填报志愿第一原则:随心(兴趣)
先确定好自己要学习发展的方向和专业。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的观点是填报志愿要随自己的心——对什么感兴趣,就选什么专业。在兴趣的加持下有了从心的动力,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否则,如果委曲求全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到了学校里学习起来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
填报志愿第二原则:地域
确定好专业再确定自己要去的什么地方发展。在填志愿选大学方面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分数。从大环境的角度和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地域——也就是去哪个城市读大学。 别小看大学这短短四年时间,这四年时间里,在哪个城市生活与学习,地域的特质(文化底蕴、社会环境等)对一个人的质的影响和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彻头彻尾的。
地域怎么选,两个观点:
- 意向从政,可选北京这类重政治的地域。
- 意向从商,可选浙江上海等重商业的地域。
事实上大部分人还是意向从商的,从这个角度,我认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首选。
填报志愿第三原则:学校
最后,在前面两个选择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学校。
简单来说,跟随自己的兴趣(心),选择一个意向发展的地域,最后才做学校的选择,这是我对填报志愿的一个观点。
如何判断某校某专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简单的方法。
1)看老师的谷歌学术页面或 WOS 的 h 指数,做个加权,然后取一个平均数。
2)再计算一下师资学生比例。比如,一个大学某专业,总计 20 个教员,平均每年产出国际论文 100 篇,国际被引 h 指数,平均 20。这个学校的学生每一级有 50 个学生。那么,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就很强。国内能达到这个标准的院校专业不多。当碰到两个好学校,都有些拿不准时,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会更客观一些。尤其是一些院系教员不多,但教员普遍潜力很不错的专业,是未来的好专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可以判断。比如,
1)该学校该专业在国际上的排行榜。比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排行榜很靠前。
2)该大学该专业的老师是否担任了一些国际期刊的编委,或国际学会的负责人。
如何找出被低估的城市?
多数学生无法任意挑专业、挑学校。那么,对高考处在中等的学生来看,挑到被低估的城市、低估的专业其实就很重要了。
比如,北上广深,相对来说,深圳就是一个被低估的城市。这几年,深圳及其周边城市的高等教育正在快速崛起。这几年,深圳及周边城市的高等教育大跃进,开设了不少新院校。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劝在香港、国外工作的一些教授朋友去深圳高校任教。同样,高考志愿填报也是如此,如果分数去不了深圳,那么,深圳周边的东莞、佛山、珠海一些新高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找出被低估的专业?
再说如何找出被低估的专业?比如,对穷孩子逆袭来说,计算机专业依然是不错选择。但,这几年,计算机专业热门不少,分数高了。
那么,分数去不了热门专业,相关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数学学院的计算数学或应用数学专业;工程学院的自动化系或智能技术系;外国语学院的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专业;生物学院或医学院的生物信息系;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这些专业,依然有好坏之分。比如,数学系的计算数学类课程其实与计算机科学关系不大,依然是数学系那一套;而自动化系的本科教育与计算机科学关系不大,但硕博教育就关系很大了,甚至有的自动化系已经改名为人工智能学院了;生物信息专业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很大,但开设本科专业的较少。
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传统图书馆系的改名,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很弱。当然,什么专业都有例外,比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是北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再修了一个计算机硕士。
所以选专业时,不要只看名字,一定要找实际读过这个专业的朋友聊聊。如果身边实在没有读过这个专业的朋友,那么至少也要找找你报考的大学该专业的课表看看,究竟在学一些什么样的专业;再去翻翻大学论坛,看看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一般去哪。
学本领、开眼界、养习惯、交朋友才是大学最重要的。
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太透明了,没有绝对被低估的专业,只有相对被低估的专业,关键看你的价值观是什么。比如,有的爸妈希望孩子未来考公务员;有的爸妈希望孩子未来留学、海外就业为主;有的爸妈希望孩子经商。
但,这些都是四年之后的事,所以都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选的城市、选的学校、选的专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
一个国际竞争力好的城市,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实习机会;一个国际竞争力强的学校,更容易让孩子海外留学;一个国际竞争力强的专业,更容易让孩子爱上学术,了解国际学术主流规范。
作为爸妈,千万不要用当下所谓的热门;未来 5 年、10 年的所谓就业来影响孩子当下的选择。
学本领、开眼界、养习惯、交朋友才是大学最重要的。
高考志愿,孩子选择为主,还是家长老师建议为主?
我做过一个知乎小调查,高考志愿选择,后悔吗?后悔的不少,多数是这几种情况:
1)选错了,后来后悔;
2)后来才了解到,竟然有一个那样的专业存在,特别合适自己,考研后改读。
这两种情况往往都是,对重要的人生决策没做交叉验证、全局分析。
什么叫做交叉验证?你至少要有不同的信息来源来佐证这个专业的好坏。现在有很多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网站。但不少爸妈只给孩子用一个网站。这就是不好的做法。至少用两个网站以上吧。同时,至少问同一专业就读的不同的两类人吧,一类学习好的,一类学习差的。
什么叫做全局分析?就是对国际的发展动态、国家未来经济形势走向,有一定的全面认识。没有一个全面认识,依然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地步。人家说计算机好,就让孩子选;人家说金融好,就让孩子选。
我还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当年高考志愿是自己选的,还是家长选的?哪个更后悔?明显,如果是自己选的,后悔的同学比例下降不少。
真正的好做法是什么呢?让孩子自己选,但家长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毕竟,孩子没那么充分的时间、资源去做信息调研。
一旦是孩子消化信息之后,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那么未来再差也差不了哪去。总有家长问,孩子的选择明显错了,怎么办?—— 这本来就是人生一部分啊。承担自己做出的人生重大选择的后果,成人第一课。
填报志愿前,需要先了解自己,我从心理学的4个方面说一下填报志愿前需要了解的方向,了解后填报志愿起码不会迷茫了。看我的视频,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