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题目中所述,第一次见面的相亲男说,古时候娶媳妇不给彩礼,而且女方还要贴钱这件事,先不论它是真还是假。仅仅从他所述的这句话中应该可以了解到或许是这么两个主要的信息。
其一,就是这个相亲男或许从见你的第一眼就认定了你可能是个很容易忽悠的傻子,所以他就跟你说古时候娶媳妇不用给彩礼。
事实上,古时候娶媳妇给不给彩礼同你嫁人要不要彩礼没有半毛钱关系。
即使现在别人娶媳妇收不收彩礼同你嫁人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你是你,她是她,她有她的愿意,你有你的自由。
当然,从你提出的认真程度来看,你应该确实有点容易被忽悠的傻。
要知道你相亲嫁人同古人、以及别人是毫无关系的。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不要彩礼,甚至倒贴就嫁人。只要你不愿意,就算给你金山、银山的彩礼,你也可以不嫁。
其二,或许这个相亲男认为你长得太丑了,即使倒贴钱都没人能要你。所以他用古人娶媳妇不要彩礼,还要倒贴钱的故事暗示你,假如要把自己嫁出去,不仅不能收彩礼,而且还得倒贴钱。
事实上,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女人一直有如物品般,是属于从属的地位。只要嫁给了男人,那么就必需遵守三从四德,是属于所嫁男人用于生育和料理家务的私有财产工具。
所以在女人嫁给男人时,往往会根据所嫁对象的财力,女人的父母能得到一笔相当于卖女儿的彩礼。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在历史上的饥荒年代有人感叹,仅仅用一点点米面就换了一个媳妇回来。言下之意,娶一个媳妇将远不止用这点东西就能得到。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昏义》记载,古人结婚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
其中的第四个程序“纳征”又叫“纳币”,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彩礼”。
在历朝历代中“纳征”最为简单就是春秋时期结婚主要送一匹。在《礼记•杂记下》有记载,“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这些布按照现在的算法据说有13米多长。
虽然现在一匹13米长的布根本不算什么,可那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在寻常百姓家庭的价值不亚于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幢豪宅。
当然,那时的房子随时可以结庐而居,或许一幢房舍的价值还抵不上一匹13米长的布。
不过,婚姻的美满并不是由彩礼的多或者少决定的。因此在相亲过程中,你喜欢上了对方,可对方又很穷,那么你也可以要求他无条件嫁给你。
这样,通过传统婚姻家庭中的角色互换来实现两不亏欠的平衡。
古时候娶正妻,下聘礼,没有彩礼的的说法。而且多为牛羊布匹首饰等实物,少部分钱财给女孩添置其他东西;娘家置办丰厚的嫁妆,嫁妆过于简薄,会遭婆家轻视。
若是纳妾,即便是良妾,便要彩礼,多为金银,看看三言二拍中的故事就能明白。什么富商娶她为妾,出五十金啊,什么巨贾献银八百两买她为妾等。作为妾,是不需要嫁妆的,甚至连装裹都是买家置办。
正妻在家里除了男主,拥有绝对的地位,娘家给力点,男主也得听她的!而且,男方家和女方家必须保持应有的往来。
妾被卖到男主家,彻底的失去了人生自由。她的作用就是取悦男主,为男主家传宗接代,甚至成为女主驱使的奴隶。最重要的,不能再和娘家有什么关系,即便是她亲妈死了,没有男主的批准,她也无权探视。
妾想超过正妻,只会出现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现实是正妻的娘家势力盖过妾;封建法理也不容许妾造反。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1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