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客族(英语:DINK)是一个195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1980年代传入亚洲的生活型态名词,由英文DINK音译而来,亦翻为丁克族,或是丁克家庭
定义
丁客族除了双薪水、无子女的明显定义之外,还有一些普遍特征:常见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夫妻双方身体健康而自愿不生育,且双方的文化程度较高。所谓双薪并非指两份相当高的薪水,有时也指两份微薄的薪水。
丁客家庭的关键在于夫妻同心,都能接受终身无子女的生活。
丁客族在今日已经是许多不同领域学者研究的方向,过去仅在营销或人,但今日在健康医疗方面也逐渐探讨了丁客族的健康问题,并大多集中在女性身上,例如在20几岁是丁客族的家庭,到了30几岁忽然间很想要孩子,高龄产妇的比例增高。
此外,也有不少小家庭虽不养小孩,却养了宠物,并与宠物培养出深刻的亲情,造成了丁客族里有相当高的比例爱好宠物,和宠物美容、保养等风潮。这样的丁客族也叫做顶宠。
选择丁客家庭八大理由
觉得世界太乱,社会竞争太残酷,不希望孩子也来世界上受苦、重蹈覆辙。
我的事业是长期艰苦努力的结果。所以想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
两人世界也可以很快乐,此已足矣。
当代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而且不一定有回报,世事难料,所以还不如不要小孩。
在自己对生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不想要孩子。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出生后有好的生活。
觉得没有儿女承欢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充实,甚至可以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觉得生活环境太拥挤,不认为人生的价值在生养后代。
丁客家庭利弊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丁客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而且丁客族的一个贡献是有利于缓解人口负担过重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如资源、就业等等。
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家庭具有生产、生育、教育、宗教、娱乐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和理想憧憬来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是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不过孕育儿女有时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
另外,不少医生发现,近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时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随着夫妻情感变化而“反悔”的人。
然而,养育子女所需要的时间和心力,并非人人都有能力负担。现今社会转变快速,竞争激烈,子女教育、课余活动的支出也较从前多,儿童和青少年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从前大。某些地区的教育政策又经常改变,前景不明朗,令人不敢生育。有些人本身已经因为生活压力而精神紧张,甚至有情绪问题,生育不但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对下一代的身心发展有不良影响。
而且,由于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越来越明显,离婚之后的家庭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童年定终身”,很多破碎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内心受挫、抑郁内向、对婚姻产生强烈恐惧等等。
目前,中国人口过分膨胀,人口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影响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工作难上加难。“丁克家庭”的出现有积极的一面:在观念上是对“多子多福”、“无儿遗憾终身”的传统意识进行挑战,为那些不顾一切超生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崭新的镜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丁克家庭”的存在为社会减缓了人口压力,为国家节约了资源。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承担(转下页)繁衍人类的义务,但对社会是很有贡献的。尤其是那些为了事业而放弃为人父母权利的有志青年,更应该为他们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他们的行为不是自私的,而是高尚的,应给予的是赞扬而不是加以指责。即使对那些不是为了事业,仅是为了活得轻松自在的丁克夫妻也不要说三道四,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更应尊重人的意志和权利。至于说他们的不育行为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口素质的提高除遗传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从许多有成就的人物的家庭背景就可以说明这个事实。因此,对“丁克家庭”应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应该看到:在目前人口过多的中国,“丁克家庭”的存在利大于弊。据调查:85%的北京市民认同”丁克家庭”。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所有家庭都不要孩子,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是,我们对这种家庭模式不必担忧,“丁克家庭”只是家庭形式的支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育孩子的家庭还是占大多数,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不会中断的。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gonglue/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