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大多数在什么年龄结婚的?
古人的结婚年龄,一来受家长干涉,二来受政策影响,大体上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婚配的年纪越来越小。据《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太古男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这事弄得不太靠谱儿,但早期人们晚婚晚育可以想见。
《孔子家语•本命解》中记载,鲁哀公曾经问孔子男女婚配的问题,“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人矣。而礼,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孔子答:“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
古人对结婚年龄,已经有了较明确的生理上的认知,如《大戴礼记•本命》、《白虎通•嫁娶》、《素问》等都提到女子十四,男子十六,为天癸至年纪。汉代时,帝王早婚现象极为严重,东汉中后期,所立皇后很少有超过十六岁的,西汉宣帝刘询是此中登峰造极的人物,他八岁登基,就纳了个六岁的皇后。
这就引来了大臣上书,第一个反对早婚的是王吉,据《汉书•王吉传》记载,“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当然,皇帝不存在,谁见过帝王将相亲自带小孩儿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分魏蜀吴那段,闹得天翻地覆,都非民生凋敝可以形容:决定天下走向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曹操手控两万“大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仅五万余人,“夷陵之战”更惨,参战各方投入总兵力不过十万——中原“减员”令人瞠目结舌。仗打完了,其实也是个烂摊子,统治者便开始从生育问题来进行改善,如《晋书•武帝纪》记载,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晋武帝下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甚至到了迫使寡妇改嫁的地步。
唐初时,早婚之俗稍革,唐太宗就曾下诏,“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当然,“州官放火”依旧,长孙皇后便十三岁即入宫。唐代中期,故态复萌,据《唐会要》记载,唐玄宗曾下令“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不过,战争又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白居易有《赠友》诗“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事实上,历来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金史•后妃传》记载,金世宗四五岁便与昭德皇后定了终身;更有甚者,行“抱小媳妇”之举,即托媒人聘娶旁人家中襁褓女婴,抱回来自己养。
大龄剩女在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这就不由得勾起了小编的好奇,古代的女子都什么时候结婚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如果拿到今天,那就是强奸幼女罪!
在我国古代,人口众多是表示一个国家或者种族繁荣的象征。
春秋时越王勾践宣布;“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国语·越语上》)
而晋朝就更厉害了,《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子十七岁还不嫁出去,就等着地方长官给你配出去。
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如此如此都不得不令小编心塞塞的。别人都老夫老妻了,小编还在早恋,丢人呐!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