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村里的“把匠头”,村里有红白喜事,都请我爷爷给帮忙操扯。每次事情都处理的很圆满,所以,我爷爷在村里的威信很高,既便是村主任老张叔,也要看我的爷爷意思行事。
题主提到的,我们村里还真遇到过。陈叔和赵叔两家是邻居,曾经因为盖房的地界,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两家人虽然见面打招呼,但是面和心不和,来往不多。
陈叔的儿子小陈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谈了个城里的对象,准备五一结婚,在老家按照老家的风俗办婚事。早早就给爷爷打了招呼,到时候请爷爷帮忙操扯婚礼事宜。爷爷也欣然同意。
按照村里的规矩,婚礼前一天晚上,陈叔家里就摆了筵席,款待亲戚和村里乡亲。爷爷忙里忙外地指挥着忙乎人,那时候,流动饭店还不流行,都是主家把钱准备好,请把匠头安排村里帮忙的人去采购,掌厨,摆出筵席来,所以把匠头,如果没有威信,很难让这些帮忙的人听话的。
扯的远了,现在继续说陈叔家办婚宴,晚上亲朋酒足饭饱,爷爷看没有什么事了,也就回家休息了。刚到家没多久,就有陈叔急急忙忙赶过来,原来,陈叔说,赵叔八十多岁的老娘,一直卧病在床,刚才被救护车拉走了,可能情况有点严重了。陈叔担心,赵叔的老娘如果万一抢救不过来,两家紧邻,一个办喜事,一个办丧事,实在是不像话。
另改婚期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婚宴所需要的东西都已经齐备,亲戚也都陆续赶过来一部分,儿媳妇娘家亲戚更是从省城来了,住在县城的宾馆里了。这时候改婚期,肯定是来不及了。
陈叔急得直冒汗,好容易盼到儿子结婚了,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自己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如果自己家办喜事,邻居办丧事,让儿媳妇的城里亲戚看到,肯定会说三道四,说村里人野蛮,不知礼数,冲淡了婚礼的喜庆。陈叔听到消息,就急急忙忙过来找爷爷想办法。
按理说,这样的事情,在乡里乡亲间,不是大事,但是,因为陈叔和赵叔两家之前有点过节,让事情有些复杂了。
爷爷先安抚了陈叔的情绪,沉吟一会,就带着陈叔一起去找村支书。陈叔的儿子,当年考试重点大学,着实让我们的小村风光了一回,都说我们村风水好,才养出这么聪明的孩子,连村里的小伙子说亲都容易了些,因为周围的大姑娘们都愿意嫁到我们村里。作为村支书,肯定也是脸上有光,如今,陈叔的儿子结婚,遇到这样的事,村支书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爷爷和村支书商量了一会子,就带着陈叔打车直奔县医院,先去看看赵家老太太的情况。老太太孩子抢救,赵叔家兄弟姐妹都在,村支书,把赵叔拉出来,先慰问了老太太的情况,赵叔说可能是凶多吉少,已经把装裹衣服带来了,准备后事了。
村支书代表了爷爷和陈叔,恳请赵叔能够暂缓发丧,先把老太太的遗体放在医院太平间,三天之后再发丧,期间的费用,由陈叔承担。村支书从大义出发,说陈叔的儿子是咱们村的骄傲,尤其是媳妇是省城来的,不能让城里人小瞧了咱们乡下人。爷爷也保证,一定尽全力把老太太的丧事办好。而陈叔,拿出两千元钱,试图塞给赵叔。
赵叔开始并没有同意,因为不是一个人的事,还要和兄弟姐妹商量一下才行。好在,赵叔的兄弟姐妹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而且赵叔也没有要陈叔的两千块钱。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当夜,赵老太太在医院亡故。暂时存放在医院太平间。
陈叔儿子结婚三天后,儿子儿媳妇启程回省城后,赵叔家才开始举办丧事。陈叔不仅跟着帮忙,更是随了一份大礼。从此后,两家摒弃前嫌,你来我往,很是亲热。
陈叔的儿媳妇深为乡邻的情义所感动,以后逢年过节回来,准备礼物,总会给赵叔家一份。更是在赵婶患病去省城医院看病时,让赵叔赵婶住在家里,带着去医院,帮忙找大夫。
乡邻淳朴善良,村里的庄风很好,带动着全村人的集体素质都提高了。
不怕没好事,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一件棘手的事情,在双方的通情达理中,得到了最圆满的解决。并且成就了一段佳话!
与人为善,万事大吉。
在北方出现这样的状况,对双方都没有影响,90多岁的老人故去称为喜丧。
如对方是善良、德高望重的老人,方圆几里的人,都会故意与送葬队伍迎面相遇,民间的说法是“冲财头”,与“冲彩头”是谐音。
故去者不满60岁,无亲属关系的都会回避,不会有人“冲财头”,如无意相遇,红事与白事各让半边道路,双方鼓乐队,暂停奏乐。等双方队伍错开后,开始奏乐。
年龄越高的人去世,参加白事宴会的人,吃过饭后,都会把自己用过的饭碗偷偷带走,没碗的时候拿盘子,带回家用来舀米舀面,寓意沾老人的福气。
主人家丢的碗盘越多越高兴,寓意老人的后代福禄绵长。
红事与红事相遇,如果双方认识,新娘互相交换手帕,如果关系不好或者不认识,新娘把手帕丢在地上,据说谁先丢谁好。
这些都是北方的民俗,不知道从哪代流传下来的,至今我也没在易学、风水学方面找到相关记载。
总结一下,双方互不影响,互不干涉,新郎官不必纠结,心理也不用顾忌,祝: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1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