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具体怎么解答呢?
因为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的好像不止于“再鞠躬”吧?用“再”和“二”的都有,这就是个语言习惯而已,每个地方和时期都有差别。
要说到来自于结婚时候的“一拜、再拜、三拜”,好像也是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些民间的通俗用法之间并没有冲突,而且由于十里不同音,也没有谁去深究。
用“二”用得少的地方大概都是“二”字的发音和“拜”字的发音连起来不好读引起的,正因为“再”和“二”在这种正式的礼仪场合含义完全一样,才会产生只从发音是否通顺来选择使用。
说句实话,我们这边吊唁的时候听着管事喊“再鞠躬”才别扭呢。
“再”到底和“二”有什么区别?“二”就是个量词,代表着次数。而“再”并不仅仅有第二次的意思,更深的的意思是“重复”,以示郑重。
所以为了表示尊重和郑重其事,古人在书信和记录方面都会写上“再拜”: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你硬要说这是第二次拜也说得过去,但是这表示的重点就不仅仅是量词,不是次数了,而是传达出再拜者对受拜者的尊重。
所以,把“再”字用在红白喜事中,不止代表了这是第二次鞠躬,第二次磕头,更重要的是代入了郑重和尊重感。
这就是书面语言中、戏曲剧本中多采用“再”字代表礼仪中的“二”的原因,增加感情附着,让仪式感更加完全。
本来无论吊唁还是成婚,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仪式感来表达敬意、爱意,所以有些东西约定俗成,大家觉得可以,就用了。并不用多大的道理。
程颐说:“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
不管你是怎么称呼,用什么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别人没有损害,那就入乡随俗吧。
书本中,多用“再拜”,世俗中,用“再拜”和“二拜”的都有,这个没有定论,也不用定论。
红喜事和白事中,司仪喊鞠躬时,到了二,红喜事叫“二”,白事和祭祀中叫“再”,这样一来,红喜事和白事的叫法不一样,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其实就是民间的数字使用禁忌。
(拜堂)
红喜事讲究好事成双
红喜事不回避数字“二”,比如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巧妙地避开了“三”这个单数,不避“一”,因为一是万物之始,无法回避。红喜事讲究好事成双,二是双数,在红喜事中是吉利数字,自然就有“二拜高堂”的喊法。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老人祝寿时,要给老人拜寿,不是很亲的晚辈,一般不用跪拜,而是一起给老人鞠躬,司仪喊鞠躬时,大声喊: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如果把“二鞠躬”喊成“再鞠躬”就犯忌了,因为“再”字只有在祭祀和白事中才使用,搞混了,主人肯定会生气。在红喜事中,界限分明,不能用把“二”喊成“再”。
很多里地方的红喜事随礼,数量的多少且不论,但尾数一定要成双,有好事成双的寓意。比如南方农村对这个就比较讲究,在随礼时,红喜事不仅要成双,且要带“子”。什么是带“子”就是整数后带个位的尾数。比如,一百零八,一百二十六。寓意发子发孙发财。
(拜寿)
白事忌数字为双
白事最忌双数。如在出殡时,有的地方在棺材上或棺材前放五碗饭,每碗饭上插一根筷子用来祭祀。这里的“五”和“一”是单数。特别是筷子,本来就是成双数的,到了白事祭祀时却只放一根筷子,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双数。
在行礼的时候,司仪喊礼时,逢二喊成“再”,也是为了避开双数。如,“一跪,起,再跪,起,三跪,起”,“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都是如此。如果把“再”喊成“二”,或者两者混用,不懂的人也没什么,懂传统习俗的人就会不高兴,特别忌讳。
“二”就是双,民间以为已经办了一场白事了,还得再办一场,谁愿意家里白事成双呀?因而对双数很是忌讳。
有的地方在白事随礼的时候,忌讳数字带双数(祭祀祖先亦如此)。如湖南长沙等地就有这样的规矩。如,随礼时数字是一百、三百、五百等可以,但不能是二百、四百、六百等。其中的寓意与司仪喊礼回避“二”这个双数是一样的。
(拜祖先)
数字的单双在秦汉以前,没有被人们赋予喜庆和灾祸,在先秦古文中,晚辈给长辈行礼,下级给上级的行礼,朋友之间的行礼,用“再拜”一词表示礼节的隆重或郑重。只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丰富,以及人们对数字的好恶,不同的场合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才有数字的吉与凶之分,其用法也产生了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1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