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原意,有黄昏的昏的意思。古人认为,男女成亲,有阴来阳往之意,而黄昏是一天中阴阳交替的时刻,婚礼便一般安排在黄昏进行,所以古代称男人娶妻的行动为昏,后称结婚,或婚礼。
《仪礼•士昏礼》记载,古代“婚姻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项主要礼仪,便称六礼。古人结婚之前,男方都要向女方下聘礼,在古礼中,这叫“纳征”。据《礼记·内则》记载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意思是,明媒正娶的才是合法妻子,相约私奔的,只能算作妾。
《礼·曲礼》说:“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可见,妾是要花真金白银去 “购买”的,是买卖婚姻;但明媒正娶妻子,却反而不用昂贵的金银,而只是束帛之类象征性的彩礼,不管东西的贵贱,无论数量的多少,形式大于内容。古人对婚姻的尊重,可见一斑。
古代男子在行过成年礼(冠礼)后,便可以娶妻了,于是开始进行六礼。
1、纳采:就是男方家庭派人到女方家去示意,提亲。纳采这天,男方使者身着礼服,到达女家门外后,女家的摈者(佐礼的有司)会出大门询问来由,然后入内禀告主人。主人也着礼服,到门外迎接,依礼进入家庙,举行仪式,纳采一般会带一只雁,作为礼,女方家长如果在家庙中接受了男方使者送来的雁,便表示接受男方的提亲;
2、问名:女方同意这桩婚事后,再询问女方的名。因为纳采只是表达向对方联姻提亲的想法,并未指明具体哪个,问名,就是明确对象的程序;
3、纳吉:男方问到女子的名,与女方家庭取得一致意见后,便回来到自己家里,在家庙中占卜,如果占卜为吉卦,再使人告之女方;
4、纳征:纳征即纳币,即后人所说彩礼,男方所送彩礼,为玄纁束帛(浅红色的帛)、俪皮(成双的鹿皮);
5、请期:择定吉日,由男方先确定,三次向女方请示日期,如果女方不愿意定,便将自己确定的日期告之女方,求得同意;
6、亲迎:之前的五项,均由男方派出使者与女方交涉,到了亲迎,则由新郎到女方家,执雁而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此时,由女方父亲携女出来,交给新郎,新郎携新娘出门,上车,新郎亲自驾车,车轮三转之后,再交御者,新郎下车,先回家,在门口等待。新娘车到,新郎揖而入门。六礼初成。
亲迎的当晚,夫妻还要“共牢而食,合卺(jǐn)而酳(yìn)”,古人宴会,独牛羊都是分食,一人一份,夫妻则合吃一份,谓之“合牢”。把一个瓢,破开为二,各用一半,作为酒器喝酒。这是“合体,同尊卑”的意思,表示此后夫妻一心,同甘共苦。
古人结婚,礼性纷纷,但在礼仪上,一般所费不多,尤其是彩礼显得简单,不过象征。今天的彩礼似乎远超古代,有的地方送彩礼甚至出现了所谓“万紫千红一片绿”,堆金砌银,钞票满天飞。然而,钱多了,礼反而少了,没有几对夫妻是因为彩礼多而婚姻牢固、爱情幸福的。
周代的婚礼有一套完整的过程,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只有经历过这个完整过程的婚姻,这个婚姻才能受到尊重。
《礼记》里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对于女人来说尤其重要,依礼而聘的女子才有资格成为正妻,而没经过六礼私下结合的则视为野合,野合的女子只能是妾的身份。“奔则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
《诗经*卫风》里有一首诗名为《氓》。这诗里讲一对男女在集市上相遇,男子被称为“氓”,即“民”,抱币,理解为拿着钱,即布币来市场买丝。从称呼到行为,可以判断是个典型的平民子弟。氓做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对女子进行挑逗。总之两个人就是从此相识,女子想必也是和男子身份地位相似,所以才能在市场相遇,于是开启一段感情。
诗中提到他们两个人的结合,有一句话说“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周代婚礼除了天子之外任何人娶妻都要亲迎。诗里的“氓”为什么不亲迎而只遣了车来?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这是私下的结合,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而在派车来之前也没有体现六礼的过程,只说“尔卜尔筮,体无绺言”。卜以龟甲、筮以蓍草,然后从兆象取征,这是殷商时期的风俗,很普遍的行为。
奔为妾的女子最后落了一个当牛做马又遭抛弃的结局,回到娘家还要遭受兄弟嘲笑。如果这婚姻是双方父母认可的,想必兄弟也不敢这么取笑。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1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