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是个年轻人,可能对一些礼仪知识还不太懂,我现在简单地给你普及一下:
在中国,一般把结婚典礼称为红喜事。有的地方也把孩子满月酒、生日宴等让人喜庆的事情称为红喜事。一般把丧葬仪式称为白喜事。有的地方也把死者忌日等称为白喜事。
不论参加不参加死者的葬礼,关系比较近、比较好的参加者一般都要随礼的。关系比较疏远的参加者,可以随礼也可以不随礼,完全属于个人自愿。
(注:各地红白喜事的礼仪不尽相同,本建议仅供参考)
不去!坚决不去!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我高中时一起踢球一帮同学十几个,后来毕业还都分在一个厂,又一起踢球几年,前前后后近十年,一起喝酒,一起厮混。但是后来年岁渐长,俗事渐多,自身的性格逐渐完善成型。于是开始嫌隙渐生,龌龊常有。每人的性格脾气、家境、自我努力、际遇、机遇也决定了道不同,不可避免的渐行渐远,甚至再无交集的老同学,占了大多数。
但是我一直觉得踢球这帮同学足够铁,我一直从心里珍惜这些青春年月,这些成长中的同龄人。
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这十几个人结婚,会不请我。我后来过的比较颠沛流离,到处跑。于是好几个老球队的同学结婚根本当我没存在过,其实我们这个城市很小,想找一个人,非常简单的,我的手机号1994年起就没换过。只能说,这些人,我心底珍惜的球队老同学,并没把我当回事。
也有想得起我的,头婚二婚都请了我的。虽说也无交集,这份情,我记得。但是你说有什么困难,要帮忙之类,免提。这份同学情,早就散在那个青春岁月里了。
所以你问的问题,其实你心里有答案。你年纪应该不大,还在一个对老同学有幻想的阶段,你只是不服气。你本人可能也并不是特别如意,因为但凡你有一点利用价值,都不会不请你。想清楚这点,你就释然了。
讲一个我自己经历的事做参考。我一同事两口子年轻时和我关系很好,好到婚外纠纷都找我去了。比我大个7、8岁,后来几年联系的就比较少了,夫妻俩都升职了,一年见个几回面。某日听到男的去世了,我立即请假去奔。正要出门,听通知我并和我同行的几个哥们说:“后天是他们孩子结婚日,你说这婚还怎么结?”我听后一愣,于是问道:“是吗?你们怎么知道的?”朋友说:“两个月前就接到邀请了,怎么?你不知道?我们都接到通知了。”听后我非常失落,当即决定不去治丧了。
我认为结婚是事先筹划好的,请谁不请谁都是反复推敲的,不请我说明关系没那么近。我也没必要强行亲近,热脸贴冷屁股,反倒像不速之客。
我也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是不是有点小心眼了。反正当时特别别扭。
观点1.去:中国人都讲究礼尚往来,人情世故是现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产物,在此之前我会想到我结婚的时候,同学有没有来过我这边随礼,我的人情部上有没有他的名字,如果有那是必须去的,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什么事需要请客设宴的,老爸都会一一通知到位,告知在哪一天,哪一地点,起码这是对亲朋好友的尊重,这一做人信条我沿用至今,同样的,如果哪天知道哪位亲友,同学,有需要随礼的,即使没有收到对方的通知,那必须也是人不到礼也要到。
观点2 . 不去:没有人情来往,好多年不联系,而且还是通过第三方知道的,那就真没必要去了,去了反而尴尬,好巧我前几天一个两年不见的同事说,我下半年结婚,你来我就给你发请帖,不来我就不发,我一阵蒙圈,我所信回了一句,你发请帖我就来,不发我就不来。以上为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1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