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家庭和婚姻是女性人生中的必须品,难道它们就是你人生的必须品吗?
如果我说家庭和婚姻不是女性人生中的必须品,难道它们就不是你人生的必须品吗?
所以你其实不需要关注它们是否是女性人生中的必须品,而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家庭和婚姻”是否是你,这个独立或者说是应该独立的人生的必须品?
女性三十之后不好择偶,这是目前人类社会的普遍现实,不只是中国如此,因为一般而言,在人类社会中,年过三十,还没有嫁的女性,无论是个人修养、学历,还是经济基础,可能都是不错的,以二八定律来说,她们有可能是20%或接近20%的这一类人群。所以在这样的女性心目中,她的配偶的定位也至少应当在男性的20%范围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象最近很热闹的关于海归留学回来的那位美女去相亲角的事,她本人是独生女,又是英国高等艺术学府艺术硕士毕业,获一等荣誉学位,这就意味着,她对自己配偶的要求不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除非这个本科生有什么特别入她法眼的东西可以拿得出手来,否则根本不在她的选择范围内。也就是说她的择偶标准是向上的,其余的80%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
女人觉得说找老公,要找个有共同语言的,能宠爱我的,但男士未见得这样。
男性的择偶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在不讨厌的基础上,会考虑“我能不能降得住这个女人”这是很粗俗的一种说法,但意思就是说,他要有安全感,要觉得说这个女人,在他生命最难过的时候,不会抛弃他,不会背叛他,至少不能给他带绿帽子。当然这是在潜意识中已经迅速过滤完的,他自己可能都未见得知道。
这就注定他的选择范围有可能是在各个方面都不如他的女人那里,也就是80%那类女性。这些女人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强大的,被依靠的,被信任的,有价值的……等等。这让他们有存在感,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安全的,婚姻至少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因为这个女人很容易听他的话,跟随他。
这类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会欣赏并愿意娶比自己各方面都强的女性。你可以说他们自卑,也可以说他们没有自信,说他们什么都可以,但是都无法改变他们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望。这就意味着,他如果是博士,那他的择偶的范围要大很多,硕士以下都可以,但他如果是本科,那择偶的范围只能是本科以下,如果他是高中,那就很有可能是高中以下。也就是说的男性的择偶范围是向下的。
由20%看向80%,无论是基数,还是绝对数量都是极为庞大的
所以这就成为一个矛盾。“20%的女性”她们的目光集中在“20%的男性”那里,但是这“20%的男性”的目光却可以看向全体女性,在全体女性中选一个“奶茶妹”出来。
无论你觉得是否公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人心就是这样。学历越高、实力越强、经济基础越雄厚的男性,选择范围就越大;而学越高、实力越强、经济基础越雄厚的女性,选择范围就越小;而且,男性可以接受一个女人为了金钱地位嫁给他,因为他认为金钱和地位是他的一部分,这让男性在感情生活中更自信;而女性会思考:你是爱我的人,还是爱我的钱?所以有的时候越是有实力的女人,在感情世界中越有些迷惑,越缺乏自信,因为这些外在条件会让她自己陷入混乱——乱花渐欲迷人眼。
当然现在很多男性非常喜欢找比自己年纪大的,有事业基础的,收入比自己高的,这是另外一种人,这样的男士,其实在大多数七零年以前出生的人眼里,是有点不堪的,但是时代在发展嘛,很多事情都在发生改变,我不是说这类男人不好,但是想从这类男人里拔出20%,是有点困难的,但是很多这样的男人其实是很讨女人喜欢的。
第二种男性,目前看来并不多,而且,如果你选择这类男性,可能他的各个方面都要比你差一点,无论是学历,还是事业基础,还是其他,问题是你愿不愿意降低标准。我不能说他们百分之百全是80%那部分,但是大多数的确是80%那部分的。
所以如果“20%的女性”愿意降低标准,愿意从“80%的男性”中去选择,这“80%的男性”中,也还是只有“20%的男性”可能愿意选择她们。因为即便是“80%的男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愿意选择各方面不如自己,能够被自己“领导”的女人,这增加了他们安全感和自信心。
所以,其实不只是中国,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三十岁以后的女性在择偶方向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因素决定的。
最后聊一聊你提到的一个问题:“女人青春易逝,如果希望拥有家庭,应当更早的去尝试和在恋爱中成长”
青春易逝,跟拥有家庭,没有逻辑关系,你无论是否拥有家庭,青春都易逝,而且爱恋也未见得能够带来成长,如果你在生活中无法成长,在恋爱中也成长不了,这跟心态有关,跟是否恋爱无关。
而且拥有婚姻,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并不意味着拥有家庭,因为婚姻太容易解体了。在现在这个离婚如此容易,到处充满了诱惑,思想观念快速变化的今天,想要通过缔结婚姻关系,而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我的观念可能不正确,但是我个人觉得,你有没有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配偶,而取决于你有没有父母或孩子,跟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无论他们的婚姻状态是什么,你都会感觉自己有家,跟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无论你有没有配偶,你都会感觉有家。
因为“家”意味着得到“爱”或“爱一个人”,这个人除了“死亡”之外,不会轻易离开你,即便离开,也不是象离婚那样抛弃式的离开,也就是说,你跟这个人在一起有“安全感”,你不害怕被抛弃,你可以放心地,全然地爱着他,他也可以放心地全然地爱着你,虽然你们彼此之间会有争斗,会伤害到对方,但不会因为争斗而抛弃彼此。
在现在社会,除了父母和子女这样的血缘关系,不可能有第二种关系是这样的。如果想和配偶之间有这样的关系,那是要苦心经营的,而且要双方都要努力的。
绕了一大圈,我想我说得不够直白,最直白的表达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结不结婚无所谓,但是必须要有孩子。在父母去世之后,你的孩子在哪,你就会感觉到你的家在哪。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
所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你想不想结婚,最好要有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我鼓励未婚先孕,我只是描述事实,生活是你的,你自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未婚先孕这事现在相对来讲接受得比较容易了,但是未婚生子这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另外,很多人选择结婚是因为生活太难了,太孤独了,想通过婚姻来解决,比方说没有依靠、孤独、缺乏安全感等等。
事实上,如果你未婚的时候,都觉得生活很难,那么你结婚后有可能会更难,最多也只是麻痹了自己而已;如果你未婚的时候,都觉得很孤独,那么你结婚后,有可能更孤独;如果你未婚的时候,不能自己去创造安全感,寻找到安全感,那么你结婚后,另一个人也很难给你安全感,因为安全感一直在你心里,别人给不了你。
所以,很多人想通过婚姻来解决眼前的困境,有的人就会发现困境并没有消失,甚至变得更多。
绝大多数人,在婚姻中都是孤独的。这是事实。孤独这件事,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婚姻而发生改变。
我非常喜欢创巴仁波切的一段话,他说一个人如果能爱很多人,他还要结婚,是因为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他需要另一个人的支持和配合,两个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
有可能是创巴仁波切说的,我记人名不太行。也有可能是克里希那穆提讲的。反正大意如此。
婚姻也是如此,这段旅途是两个人结伴而行,这意味着,你自己的背包要自己背,没人替你背,如果你想通过与人结伴,来把自己的背包转移到别人身上,甚至于让对方背着你走过后面很长的路,到达终点……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么傻的人,除非你死得很快。
最后,渴望着婚姻的男人或女人,一般婚姻状态都不太好,情路不顺。“渴望”是这个世界痛苦的根源。
所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过好自己的人生,不管有没有人陪,不管别人结不结婚,这件事跟你没关系,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人生,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该来的总会来。而且当你一个人背着背包走在旅途上,如果又正好遇到一个能自己背包,又愿意与你同行的人,那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背好自己的包,在对方遭遇困难的时候照顾对方,而不过度用力,也不过度满足,量力而行,也不希望对方能帮助“我”解决什么,一旦获得帮助,不管多么微小,都心怀感恩。怀着这样的心态,可能两个人结伴而行的一段路会越来越长,反之,可能会早早分道扬镳,大多数人在背包里还带上了对彼此的抱怨和伤害,这是很可怕的。
原创文章,作者:小海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dhaitang.com/baike/10122.html